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专题评议“问诊”养老机构建设
时间: 2025-10-15
来源:新华日报

“经调研,公办公营农村敬老院还存在设施设备老旧、工作人员较少、服务能力较差的问题,如何实现农村敬老院运营管理质效提升?”

“目前我市已备案养老机构共183家,均已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但部分养老机构依然存在食品留样不规范、人员健康证明不齐全等问题。下一步将如何监管?”

截至2024年底,淮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0万人,占总人口的23.99%,养老服务事关民生福祉。9月25日,围绕“老有颐养”目标,由淮安市部分人大代表、养老机构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团”和12位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对全市域养老机构建设开展评议。

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开展“人民满意”系列评议活动,是淮安市委常委会202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市人大常委会今年重点重推的工作之一。作为该系列评议六项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满意”养老机构建设评议事关广大老年人的切身福祉,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为了这次评议,我们前期走访了多家农村敬老院,和入住老人面对面交流,发放问卷,收集老人和老人子女的意见,确保他们的呼声能准确传达。”淮安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委(外事委)主任刘海弘说。

在评议会召开前,由淮安市部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民政系统业务骨干组成的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比对等方式,深入养老机构、社区、相关部门,围绕养老机构建设全链条和人民群众重点关注问题形成清单,将老百姓的“心里话”带到会上。

近年来,淮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统筹规划,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安老淮上”服务品牌,以优秀等次通过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四色亮牌”安全管理、养老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管理等做法被评为全省优秀案例。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评议会对养老机构建设工作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政府部门抓好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审议意见,开展专题研究,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举措、解决问题,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淮安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国喜说。

“评议本身不是目的,推动发展才是关键。”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毅表示,对“人民满意”养老机构建设进行评议,这是人大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淮安市人大将持续关注、跟踪监督,全力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专题评议形式,推动政府部门、相关单位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养老机构服务体系,把评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