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养老服务师:用多学科专业技能守护银发群体
2025-08-28
来源:央广网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养老服务师不是阿姨、不是保姆,更不是传统认知里的护工,它是集专业知识与多元技能于一体的全新职业。”上海香树湾护理院护理部主任王晓红的这句话,道出了养老服务师对这份工作的特殊理解——不只是日常照料,更是用专业守护老人的健康,用陪伴温暖他们的晚年。

今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17个新职业,养老服务师位列其中。这一新职业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迈向专业化,应对3.1亿老年人口的多元化需求。

在现实中,养老服务师常被误解为传统意义上的保姆或护工,实则不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要具备医学护理、心理疏导等专业能力,又要掌握适老化环境设计、多学科团队协调等复合技能。未来,这一职业将填补从基础照料到专业管理的关键断层,为银发经济时代提供人才保障。

王晓红曾是一名急救护士,2020年,来到上海转战养老服务行业。刚来的时候,她很不习惯:“过去,我的工作是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根本没在工作的状态。”

在护理院,王晓红面对的老人大都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不同基础病的老人们餐食有什么区别?特殊情况的老人晚上睡觉采用何种姿势更安全?老人总想跟我聊聊,可能是有什么方面的诉求……”王晓红渐渐摸出了门道。

她清楚了自己的优势,也搞清楚了自己的劣势:“我的急救经验可以让我第一时间判断老人处于怎样的状态,应当怎么护理。但我还要学很多东西,比如,得懂心理学,才能摸清他们的想法,与老人、家属更好地沟通;得学习老年综合征管理、安宁疗护等非医疗技能,才能照顾得当,还得学社会学、管理学,才有利于我们把方案做得贴心。”


wechat_2025-08-28_091227_734.png


为了做好工作,王晓红从不停下学习的脚步: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中心的业务培训她常去,上海开放大学的安宁疗护课程她也认真学。她还带动团队一起“暖”起来:每天早晨开个短会,明确当天要重点照顾的老人;每周换一次床品、彻底打扫卫生,让老人住得清爽;每周末都组织护工给老人表演节目,看着老人们笑着鼓掌,她心里也跟着暖。

这份工作让她明白,养老行业的工作讲究的是“细水长流”,自己的工作要落在“让老人活得舒服、有尊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细心耕耘才能开花结果。“当曾经照顾过的阿姨,拉着我手说‘谢谢侬’,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开心。”

王晓红曾接收过一位具有压力性损伤的老人:“她的骶尾部有一处压力性损伤是三期,当时来的时候是非常严重的。我们马上给她制定了一个护理方案,并给她安排气垫床,防止再次发生压力性损伤。同时,安排护士、护工定时给她清创、上药、翻身拍背。”一系列照顾下来,这位老人渐渐痊愈了,之后就选择一直住在这里。王晓红说:“看着老人从难受得皱眉头,到慢慢能安心休息,就觉得特别值。”

“我们都在变老的路上,老人们愿意信任我,比什么都强。”谈及这份工作,王晓红的语气里满是柔软。她喜欢和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讲过去的事,也会把新学的养老知识慢慢讲给他们听。在她看来,养老服务师和老人之间,不只是照护与被照护的关系,更像是彼此陪伴的家人。“只要身体允许,我想一直做下去,陪着老人们好好过每一天。”

如今,越来越多像王晓红这样的人加入养老行业。他们用专业守护老人的健康,用陪伴熨帖晚年的时光,让“养老”变成“享老”——这便是养老服务师这份职业最动人的地方:没有轰轰烈烈,却用日复一日的温柔,为银发岁月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