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养老机构进社区,还得规划先行
2018-08-09
来源: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日前,武汉一小区要建社区“养老院”的举动受到小区业主的集体阻挠,最终导致工程停工。据媒体报道,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租下了居民楼底层的几个商铺,准备装修之后正式开张,迎接邻近有需要的老人入住。但在多位业主的阻挠之下,装修工程队不得不暂停工作,等待调解。

    养老机构落在社区,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内容。事实上,在近年来发布的多个文件中,中央都提出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因此,“社区养老”的模式被认为是发展养老事业的重中之重。的确,社区养老机构可以为老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15分钟的服务半径,号称“一碗汤的距离”,这也正是社区养老的意义所在。

    社区养老的模式有很多优点,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为何这样一桩好事,会遭遇所在小区业主的抵制?有网民表示:“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言外之意在于,这些居民自私自利,没有对老人施加同理心,更没有考虑自己的老年生活。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评论容易引发赞同,但更容易把事情本身简单化。

    不妨来看看小区业主的反对理由。第一,担心施工单位不按照流程进行,影响大楼结构安全;第二,质疑小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受到挤占;第三,养老院老人离世人数较多,伴随而来的是灵车、黑纱、鞭炮声和啼哭声,这对小区正常秩序形成了冲击。从记者的采访来看,除了第一点质疑得到否认之外,后面两点都是真实存在的。有的业主举例,如果比较多的老人集中出现在附近停车场,就很容易增加事故率。而家长们也反映,救护车、殡仪车来来往往,比较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担忧显然称不上无理取闹,而是业主们深思熟虑的结果。

    业主的反感和阻挠,类似于“不要在我们家后院建核电站”这样的“邻避运动”,可以倒推出养老院和社区方面对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事宜,并没有跟业主居民做好充分的沟通。假如事前做好了充分的沟通,养老机构能了解到业主的心声,那么就会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假如沟通不成,也不至于贸然开工,结果半途被阻。

    当然,事前沟通再充分,业主否定的可能性依旧存在。但在老龄化社会业已到来之际,养老的压力不容推卸,社区养老作为经典模式,对于老人、家庭和政府都不失为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所以,除了当事机构要主动沟通、宣传,更重要的步骤在于前期的社区规划要做好。例如,新建小区的养老机构应该跟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一同纳入规划,这样就可以避免后期沟通的烦恼。

    而对于一些建成多年的老小区,城市规划部门应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社区养老机构的选址、公示和宣传工作进行规范。在一些老小区,甚至可以打造一些社区养老的“样板机构”,进行日常运转的展示。通过直接、深入的接触,许多居民对社区养老机构的误解就会得到消除。在“每个人都会变老”的自然规律的共识下,最终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理解到支持,再到欢迎社区养老机构的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