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强化护工管理 以专业化导向推进护工行业供给侧改革
2018-08-02
来源: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目前,我国护工行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护工自身、社会需求、职能监管及供求调控等四个环节。存在无统一的护工登记及等级考核制度和完善的护工行业准入机制,医院基本不能提供专业领域护工服务,大多医疗结构没有专职部门负责护工管理,极易衍生护理事故及纠纷,医疗结构、患者及护工的合法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而大量专业医护人员不愿转向护工行业,更导致医疗人才闲置。为此建议:

    一、成立区域性护工行业协会。帮助护工进行同业互助,提高技能,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合理合法维权途径,缓解心理压力。

    二、建立护工行业统一认证制度,制定护工行业从业规范。专业上将护工分为“临床护理类”和“日常护理类”,并进一步细化为“康复性临床护理”“治疗期临床护理”“失能型日常护理”及“伴随型日常护理”等类型,按类型对相关护工专业化分等级。通过等级升降、资质取消等奖惩机制约束护工行为。

    三、双向规范护工市场管理。制定针对医院、家政中介和养老机构的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独立部门归口管理。制定相关条款保护护工合法利益及合理诉求,保障合法护工就业渠道。

    四、严格执行岗前实习政策,避免无经验人员上岗。强制要求护理从业者进行规定时间岗前实习。鼓励使用刚通过理论考试的实习护工,适度降低收费标准,既提供大量实习机会,又满足低收入群体护理需求。

    五、扩大护工队伍来源。出台政策鼓励医院、正规医护院校等具有医护师资力量的专业机构开展护工培训服务,通过合理学分或经济奖励鼓励医护专业在校生成为兼职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