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养老保险“大红包”是最实在的
2017-10-27
来源: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10月22日上午,在十九大新闻中心,教育、民政、人社、住建、卫计等五大部委的一把手,专门介绍了各自“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的工作情况。各部委做出的有关民生保障的承诺,被记者戏称为“发红包”。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发出的“红包”之一,就是“明年我国将迈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实行中央调剂制度,均衡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负担。”有媒体对此评论说:“推进了20多年的养老金统筹制度改革终于将在明年‘兑现’。”

    解释一下,媒体的说法应该并不是尹部长的原意。明年人社部准备要干,恐怕也是只能干的事情,其实是基本养老金的“中央调剂制度”。尹部长说得很明白,这只是“全国统筹的第一步”。根据以往的经验,所谓中央调剂制度,应该是各省社保基金都向“中央社保基金(为了方便叙述笔者杜撰此名)”上交一定数量的“调剂金”,由中央在各地区之间作互助共济的调剂之用,以期均衡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负担。显而易见,这与完整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即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由中央统一调配使用,恐怕尚有一定的距离。

    媒体论及全国统筹,便要提到尹部长2015年和2016年都说要在年内出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但实际上迄今尚未兑现。不过,从尹部长的表态看,方案恐怕是已经有了,否则哪来的“第一步”?按此推理,有了第一步自然就有第二步、第三步……就目前的情势而言,只是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还有待最高层面的定夺,然后才能择时公布而已。

    为什么要择时公布,因为要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譬如要考虑经济增长的情况、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平衡、老龄化的程度、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等等。将以上的诸多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后,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都比较合适的“吉时”加以公布,方能皆大欢喜。

    现在媒体上对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全国统筹面临的困难的分析,强调的都是老龄化进程的突然加速。2012年,中国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是1.93亿人,企业退休人员0 .74亿人;再看2016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经增长到2 .31亿人,企业退休人员1 .01亿人。4年间,老年人口增长了3800万人,平均每年增长95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增长了2700万人,平均每年增长675万人,增长的速度都十分惊人。

    但是,老龄化并不是造成养老保险制度困难的唯一原因,显见的是近年来经济增长各地差距相当大,这对养老保险费的交纳影响颇大。又如各地养老保险基金多寡不均,这与人口流动关系也相当大。一般来说,人口流入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缴费者多,领取者少;人口流出的地区,则交费者少,领取者相对就多了。

    最后,应该看到,在当今世界,上个世纪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年代设计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显示出其制度软肋———人口老龄化使现收现付的制度模式难以为继,储备积累式的制度模式又在经济波动中颠簸跌宕。所以,从长远看,养老保险基金除了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面筹资之外,势必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尹部长给出的另一个大红包才是最实在的,这就是向养老保险基金“划拨国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