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刷单,不会让电商走得更远
2017-11-02
来源: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据媒体报道,在“双11”前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联同各有关部门,发布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11”预警报告》和《“双11”网络促销活动期间消费信用评估报告》,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反炒信”联盟成员企业开展“反炒信、树诚信”活动。

    发改委显然是希望能借由此举提升“双11”期间的电商信用水平和消费者权益保障。除了公布电商黑名单外,发改委还将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双11”活动期间各主要电商平台的相关承诺兑现情况进行数据跟踪与测评分析,委托信用服务机构在产品质量、产品销售与服务、产品价格、物流服务等各环节开展信用监测,完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记录。

    电商的诚信问题与消费者保障和新经济崛起息息相关,必须予以重视,尤其是在炒作信用多发的“双11”,这个才诞生不到10年的新生事物已成为中国版“黑色星期五”,所产生的物流等行业影响甚至比国外版的“黑色星期五”更甚。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刷单甚至数据造假疑云。

    为了销售数据好看,在这个特殊的时段,电商平台可能会放松对刷单的监管,甚至不排除有些平台会暗中鼓励刷单。刷单疑云并不罕见,较为引人关注的是,2015年的“双11”,华为和小米在微博互相指责有刷单和造假,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更在朋友圈宣称,掌握了某厂商销量造假的证据。有媒体报道指,现在刷单已经产业化,不少商家通过千万元级别的过桥资金来购买特定商家的商品,“节后”再退款。实际上,根据去年发改委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发布的《双十一网络购物信用预警报告》,在“双11”前的10月份,有9.28%即接近一成的商家涉嫌虚假交易或者黄牛抢购行为,有31.58%即超过三成的被检测商品有涨价行为,其中有6.04%的商品价格翻了一番,有5.73%的商品价格翻了两番。这些不诚信行为很显然都是为“双11”做的准备——— 刷单伪造销量,而先涨后降则造成实际的涨价。

    在这种不诚信行为的影响下,“双11”的一大后遗症就是退货率居高不下,撇开夸张的传言不说,去年有媒体测算,每年“双11”过后,某电商平台的退货率在25%-40%。2014年,该平台服装品类中女装成交额第一的韩都衣舍和男装成交额第一的杰克琼斯,退货率高达64.09%和38.25%,虽然回应提到是计算方式导致误差,最后却没透露实际退货率。

    刷单、被买家发现先涨后降以及产品质量问题,是导致“双11”高退货率的重要原因,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应该极力避免。10月31日,电商法草案二审稿提出“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假宣传、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对刷单明令禁止;同时,也明确了平台对假冒伪劣产品承担连带责任,将一审稿中平台对该类产品的担责表述从“明知”改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电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11”的诞生,是为了让消费者能以更好的价格买到合适的商品,无论刷单造假销量、先涨后降赚取巨大差价或是以次充好,都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这和“双11”的初衷背道而驰,更会为新经济的崛起蒙上阴影。对此类新型失信行为进行监管和禁止,必须加快脚步。

    “双11”就要来了,刷单,不能创造“双11”的辉煌,更不会让电商走得更远。商家与电商平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些年的经历中应该对此有更深的感受。诚信的电商未必会成功,但失信的电商必将走向衰败,在这个越来越透明的社会里,失去商誉的代价要比过去沉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