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江苏:灌云县“333”模式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06-12
来源: 灌云县民政局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灌云县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以老年人满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形成“333”服务模式,即围绕“三个坚持”,健全“三个制度”,聚焦“三个突出”,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围绕“三个坚持”,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养老服务设施是老年安享晚年的重要场所,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年来,灌云县高度重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力推进。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建立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养老工作和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养老服务设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连续四年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持续推进,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养老服务工作专班,将相关指标纳入相关部门和镇街的任务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逐条逐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县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在项目建设、适老化改造、消防安全达标等方面出台许多配套政策措施,基本构建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围绕群众养老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邀请有关专家编制《灌云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科学确定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通过规划引导,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县失能特困人员供养中心等一批示范性养老服务设施,有效地解决了县城区养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对全县12个镇街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县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27家,其中公办6家,公建民营11家,民办10家,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2265张,基本满足老人多样化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坚持标准优先。按照设施宾馆化、功能智能化、环境园林化的标准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县社会福利中心顺利入选全国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并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顺利通过有关部门验收。以县社会福利中心为样板,研制《灌云县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用指南》,覆盖了制度标准、服务提供、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使养老服务有标准可依,有规钜可循。聚焦服务标准化,在县社会福利中心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全县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县社会福利中心取得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养老护理员职业鉴定资格。

健全“三项制度”,完善养老惠民政策

灌云县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兜底作用,围绕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保基本”职责,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惠民政策,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健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制度,对低保家庭中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低保家庭中和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护理、服务补贴,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中6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给予护理、服务补贴。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按每人每月40元的标准给予护理、服务补贴。明确补贴以智慧养老服务卡进行充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不直接向老年人进行资金发放。目前已全县有1.7万名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二是健全尊老金制度。实施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建立尊老金发放信息平台,及时更新相关发放数据,对80-89岁、90-99岁和10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按每人每月50元、1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尊老金。2022年全县有22237名8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尊老金,全年共发放尊老金1500多万元,尊老金发放覆盖率达100%。

三是健全助餐服务补贴制度。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在社区试点建设助老餐厅,对到助老餐厅就餐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餐1元,社会保障托底老人(低保、特困老人等)中、晚餐可分别减免2元,充值助老就餐卡的再补贴充值金额的40%(政府和企业各补贴20%),目前仅在幸福社区大食堂就有615名老人在这里实名登记,享受优惠的养老助餐服务。

聚焦“三个突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针对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参与度不足的问题,灌云县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方法,聚焦“三个突出”,着力补齐养老服务过程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一是突出“原居享老”,以困难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对其生活场所实施相应的升级改造。开展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把专业养老床位“搬”进老人家中,建设没有围墙“养老院”。2022年共投入143万元,完成45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100张家庭照护床位建设任务。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39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80周岁高龄老人和60岁低保、特困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受益老人数达3.1万人。

二是突出“医养结合”。养老需要服务,更需要医养结合。制定出台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加快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等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县仁济医院康复护理院、鲁河卫生院医养综合楼等一批护理型医疗机构投入运营,护理型床位占全县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51%,全县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100%,为改变失能特困供养机构医养融合缺失难题,依托县康复医院医疗资源,建设县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对全县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进行集中护理,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衔接的服务模式。目前,全县有40多位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享受医养一体化服务。

三是突出“机构颐老”。开展农村敬老院“双提升”行动,升级改造后的敬老院设施更配套、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让入住老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了原来农村“敬老院”向现代社会“养老院”的转型升级和华丽转身。紧紧抓住灌云县与江阴市南北结对帮扶的契机,争取南北结对帮扶资金100多万元,按照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扬集镇、同兴镇两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拓展养老服务内涵和层次。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合作,与江阴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达成养老领域帮扶合作协议,力争2025年底,全县农村敬老院达到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三级养老机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