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有吃猪油的习惯,雪白的颜色,油润的质地,看似平平无奇,却能让食物瞬间香气四溢。
但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猪油的饱和脂肪含量高,吃多了无益于心血管健康,因此很多人转而选择植物油。
但最近,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对比研究结果却显示,老年人用猪油等动物油脂做饭对心血管健康更有利。这又是怎么回事?
1、吃猪油反而有利心血管吗?
在《当前心脏病学问题》(Current Problems in Cardi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1.5万中国老年人分成了常吃植物油以及常吃猪油等动物油的两类人群,并对他们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与传统印象相反的是,数据显示,常吃植物油的人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比例超过31%,而常吃猪油等动物油脂的人中发病比例仅有17%,也就是说与使用动物油烹饪的人群相比,使用植物油冠心病和卒中的风险更高。
这个结论不可谓不颠覆,但其实落到现实中,这项研究远未到能「确认因果关系」的程度。
首先,这项研究没有考虑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其他因素,比如:吸烟、酗酒、肥胖、高盐高糖饮食等等。
此外,它只根据使用的食用油类别进行简单划分,没有考虑食用油的剂量,每天吃一勺油和吃五勺油的人被划分到了同一个组。但显然不同剂量带来的影响,本不应被忽视。
综上所述,这篇研究具有较大局限性,只能说使用动物油烹饪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但不能因此就认为「食用猪油好」。
看到这大家可能又想问了,那猪油跟植物油相比,到底应该选谁好?
2、猪油vs植物油
还是建议你这样选
与植物油相比,猪油中所含有的饱和脂肪是大豆油的2.58倍,橄榄油的2.92倍,虽然不是动物油中饱和脂肪含量最高的,但是在常吃的油中算是当之无愧的“饱和脂肪大王”。
而大量研究发现,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也因此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膳食指南、世界卫生组织等等,大家基本都还是认为:应当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通常建议它所提供的热量不超过每天总热量的10%。
而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吃肉的数量大大增加,膳食中根本不缺脂肪,而且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所以在食用油方面如果还补充饱和脂肪就很容易导致摄入过量,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除了那些长期吃素的人,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来说,还是少吃饱和脂肪高的猪油比较好,可以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
3、想要健康吃猪油
这3点你要了解
虽然吃太多猪油不好,但我们没必要完全把猪油拒之千里之外,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吃猪油也未必就会给身体带来多大危害:
控制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不超过25-30克,再加上饮食上的脂肪来源不只有猪油,因此想要吃得健康的话,猪油的量应该再降低。
控制油温
无论用哪种油炒菜,都建议热锅冷油,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下菜。尤其猪油烟点高,约197℃,冒烟后再下菜,既容易破坏菜中的营养,还会增加致癌物产生的机会。
与其他油搭配使用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三种脂肪酸比例趋近 1∶1∶1 是最合适的, 这个比例并非单纯从食用油中摄入,而是每日饮食来源中所获得的总能量比例。
因此,平时最好不要单独使用猪油,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选择用油。比如:煎炸用猪油、花生油;炒菜用菜籽油、大豆油等;凉拌用初榨橄榄油、亚麻籽油、芝麻油等。